教會在以前稱作嚴齋期或封齋期的四旬期一開始,即選讀先知為齋戒申述的意義與目的。上主不是喜歡見到祂的受造捱飢抵餓,而是關注他們的福利與彼此平等對待。四旬期強調的祈禱、齋戒與行哀矜,前兩者偏向自身的修為,後者則屬於對外的實質行動;三者都指向「尋找和認識祂的道,祈望天主與之接近」。畢竟,罪惡破壞了人與神及人與人之間,應有的愛的關係。「在守齋日仍……勒索、爭吵、打架……」,上主會看見,也會理會,也實在成了祂耳中的嘈雜。解除不義、折斷繩索、分施食糧、收容無家,能修補罪惡帶來的種種創傷與惡果,也更貼近上主的心意。
若翰門徒以批判口吻,質詢耶穌有關禁食的問題,更以自己和法利塞人為標準。耶穌卻淡然以婚宴期不禁食的傳統規則作答,暗示舊約預言的新郎已經臨在,默西亞盛宴亦已在悔改的稅吏、罪人……共席中實現,而非哀慟之時。
主,求祢給我再造一顆比祭獻更能蒙祢悅納的純潔赤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