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面的問候,膚淺的交談,應酬式的溝通,無法建立深湛的人際關係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反映出人與天主的關係,反之亦然。如果我們不愛身邊看得見的人,怎能說我們愛看不見的天主?真心愛天主的人,自然充滿著天主對人的愛。
聖詠作者有的,是一顆全心依偎天主的赤子之心。聖詠第二十三首,自古以來就是熱心教友的靈修與喜樂泉源,也是指引。聖詠作者喻天主為他的牧者,因而心靈舒暢,一無所缺。如果聖詠作者與天主沒有深入的交情,又怎能這般絕對信靠?
耶穌短短的一生,能活得安穩、充滿活力,就是因為祂心有所寄:祂與父是如此的深交,使祂知道自己「是父的愛子」,使祂能「常作父所喜悅的事」,使祂無論在思、言、行為上,都表露父的慈懷。祂不但寬恕,接納了犯姦淫的婦人,還教導我們不可執意定人的罪。我們需要瞭解,並留意自己的態度,引領人走福音的道路,回歸父家。耶穌沒有定婦人的罪,也沒有縱容她犯罪。耶穌著她回去,「從今以後,不要再犯罪了!」
仁慈的聖父、聖子、聖神,仰賴祢慈悲寬仁的庇蔭,願我們都能遠離罪惡,更深切地與祢交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