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和平」的意念來自希伯來文「Shalom」(平安)一詞。正如猶太人慣常以「Shalom」彼此問候,《和平》月刊祝福大家平安並邀請大家祈禱。祈禱的基礎就是死而復活的基督。
怎樣利用《和平》祈禱?
《和平》首頁
本月份《和平》目錄
訂閱《和平》


二零二零年 九月  第三百四十六期

 
嘉理陵神父



願地球資源不被掠奪,而以公平和尊重的態度共同分享。


宗方濟各的《願祢受讚頌》通諭,不僅提及氣候變化,也提到人類與大自然明顯在惡化的關係及其造成的嚴重後果。教宗肯定:凡涉及生態的議題也是社會的議題,單是這一點,足以構成他撰寫這通諭的理由。雖然在撰寫期間,他備受批評,說他無資格就所謂的科學課題發聲。可是,只要是關乎人的,就已經是一個宗教的問題。目前議題牽涉的,是每個信徒都有:求天主拯救地球生態的責任。祈禱意向所用的「掠奪」一詞,是在直接批評那些使用、過度或錯誤使用、濫用地球資源,至危害人類生命的不同團體。關乎社會的,就與人有關;凡與人有關的,通常也牽涉到政治。讓我們以水為例來解釋意向中「尊重的態度」這用語。水是極重要的資源之一,又很容易被政客濫用,以至危害他人的生命,因為河川可流經不同國家或國與國之間的邊界。於是,給一個國家或地區供應的水,可被控制或限制;又或者上游的水可被嚴重污染,以至下游的國家或地區不能使用。一個國家不尊重別國或地區人民合理生活需要的態度,會引發戰爭,令百姓受苦,甚至死亡。儘管清潔用水和清新空氣,對人的生存極為重要,但處於危急關頭的,何只二者,還有許多其他。分享地球資源,不論質或量,都必須尊重其他的使用者。


【 完 】



© Copyright Shalom 2020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