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今社會的消費文化,刺激了社會的變遷,也弱化了家庭生活;不健全和功能不良的家庭愈來愈多。在此背景下慶祝聖家節,意義更見深遠。多少家庭必須為了逃避黑落德 ── 貧窮、災害、戰爭 ── 而遷徙,像若瑟、瑪利亞和小耶穌一樣,離開故土和熟悉的環境到外地謀生?然而,從某種意義上說,聖家是幸福的,因為他們一家至少還生活在一起,可同甘共苦,享天倫。很多家庭只能妻離子散,忍痛撇下一家老少,獨自在外打拼,釀成更多家庭問題。福音中,天使兩次托夢告訴若瑟:「帶著嬰孩 / 孩子和他的母親......」,想也是對眾多家庭的邀請吧!
耶穌被稱為「納匝肋人」,也被稱作木匠和瑪利亞的兒子。祂的身分認同,不但是因為祂長大的地方,更是來自祂的家庭和跟父母的關係。人的身分認同,最先始於家庭,然後才是地方。很多人對家庭缺乏歸屬感,自我認同不強烈,跟他們的家庭不無關係。
耶穌、瑪利亞、若瑟,請教我們更好地在家庭中,活出福音的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