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到「飯前先洗手」的舊約法律,立時令我想起新冠肺炎期間養成的好習慣。可是,耶穌卻偏不作這古今都被認同的行為,來挑戰法利塞人,用意何在?也許耶穌有意把外在行為與內心思想對立起來,即使一些外在行為(如飯前先洗手)怎樣廣為接納,內心的潔淨(如施捨的心)才是最重要。
施捨固然是基督徒不容忽視的,但我們還需將這個概念伸張,去包括履行公義,具體落實保祿在迦拉達書5:6講的「以愛德行事的信德」。
自1891年5月15日,教宗良十三世頒佈了劃時代的,關注勞動階層苦況的《新事通諭》之後,歷任教宗都一再重提當中申述的公義主題。教宗們多數提及的,是社會公義,因為正是在社會當中,我們遇到最明顯及最可怕的不公義。
我們可否形容眼下的世界「滿是劫奪與邪惡」?在五月就職的新任教宗,取名良十四世。他二十歲離開富裕的美國,服務秘魯窮苦大眾近五十年之久。
主啊!求祢給教宗良十四世,厚加祝福,讓他「洗淨」世界的劣行,彰顯祢的榮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