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會否像斐理伯一樣,以肉眼所見或個人感受作為信主的依歸?斐理伯與耶穌共處,經歷的奇蹟不勝其數,但當耶穌預告祂要離開時,斐理伯仍希望可以見到天父的真貌,以更肯定自己的信仰。這似乎都是人之常情。但「看得見」並非建立深湛關係的必要條件。
在環境順意時,我們不難舉心向上讚美造物主的偉大和祂的憐憫,及祂所賞賜的許多恩寵。然而,在面對種種厄運時,我們能否以堅定的信德,向造物主俯首讚頌?自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後,不幸接踵而來,動搖了不少兄弟姊妹的信仰。他們甚至質疑耶穌的許諾:「你們因我的名無論求父甚麼,我必要踐行,為叫父在子身上獲得光榮。」如果我們的信仰與生活是整合的,我們的祈禱必有所求,只是有時我們看得見我們所求的,有時又見不到。祈禱是我們對耶穌的信仰回應,基本意義是祈求耶穌的父的國來臨。如果我們的祈禱是真實的信仰回應,天國必然會彰顯,並建立在人的心中。只是這個彰顯有時是超越我們肉眼所能看得見的。一求再求而未見成效,是可以很痛苦的,但也有它積極的一面:讓我們體驗何謂忠心的祈禱;讓我們愈發信賴天主。
主,求賜我們信德堅定,無論環境順逆,都完全信靠你。
|
本月每日奉獻禱文
|
耶穌聖心,
我靠了瑪利亞貞潔無玷的心,
將今天的祈禱、工作、 喜樂和痛苦都獻給您,
為補贖我們的罪過,
為成就您在祭台上 時時刻刻奉獻的旨意,
特別為本月內 教宗託我們代禱的意向祈禱: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