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8日
(星期 日 )
常年期第二十主日
依撒意亞先知書 56:1,6-7
聖詠 67[66]:2-3,5,6,8
羅馬書 11:13-15,29-32
瑪竇福音 15:21-28
怎樣利用《和平》祈禱?
《和平》首頁
本月份《和平》目錄
訂閱《和平》
 

  驟眼看來,今天所讀的福音充滿歧視性的話語:以色列人優先於外邦人得到救恩;外邦人比作小狗。要深入了解這段福音的意義,我們便要認識耶穌時代的生活背景。耶穌作為一個真人,說話行為不受其時代背景影響才是怪事呢!

  耶穌時代的以色列人視外邦人(非以色列人)為不潔,要避之則吉。加上當時的社會是以男性為中心,客納罕婦人就有著雙重邊緣人的身分,受歧視是自然不過的事。其次,耶穌分施救恩有祂的時間表:先是天主的選民以色列,後是外邦人。還有,瑪竇福音或多或少反映了其團體初時的不同看法:做基督徒是否先要成為以色列人;或有更甚者,基督的救恩只是以色列人的,而不是普世性的。當然初期教會的發展最終衝破了以色列的傳統藩籬,成為一個普世性的教會。耶穌降生正是為了救贖普世。

  客納罕婦人與耶穌的相遇成為耶穌誘發信德的經典生活化對話。婦人謙遜大膽信賴耶穌,贏得了讚賞,也為女兒求得治癒。在整部瑪竇福音裏,只此一處記耶穌這樣稱讚婦女:「你的信德真大」。



  主,賜我們堅屈不撓如客納罕婦,助我們以此精神修練信德。
本月每日奉獻禱文
耶穌聖心,
我靠了瑪利亞貞潔無玷的心,
將今天的祈禱、工作、
喜樂和痛苦都獻給您,
為補贖我們的罪過,
為成就您在祭台上
時時刻刻奉獻的旨意,
特別為本月內
教宗託我們代禱的意向祈禱:

總祈禱意向
願無論是個人或大眾,
都日益重視環保,
愛護天主賜給我們的禮物。

福傳意向
願在世界貧苦地區
辛勤工作的傳教士,
能減輕窮人因不義
而承受的痛苦,
並幫助他們自力更生。


聖言之母 為我等祈